当前位置-宣传教育-  《武宁第一个党支部—梅友支部》
《武宁第一个党支部—梅友支部》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编辑 更新时间:2023-12-13 点击数:

《武宁第一个党支部—梅友支部》

 

 

一九二四年的十二月十五日,天下着毛毛雨。在通往船滩辽田村的山路上,一位清瘦的年青人艰难地行走着。由于下雨,地皮表层打湿,不免有些沾泥打滑。他一手打把油布伞,一手提着一只小藤箱。脚下穿双牛皮钉鞋。身穿一件当时流行的中山装。嘴里还哼着山歌:

唱歌还要二三人,单人独马不好行。一只巴掌拍不响。一只孤树不成林,还要众班助我音。

这位年青人,20岁不到,圆溜溜的眼睛特别有神,闪烁着热情和天真,又透着稚气和刚毅。他一边唱一边走,显得异常激动和兴奋。他,就是武宁县创建共产党支部的第一人——付庭俊。付庭俊是中国共产党优秀领导人恽代英的学生,由恽代英引上革命道路的共产党员。根据中共江西地委指示,他奉命返回家乡点燃革命之火,发展基层党组织的,也就是说,他带来了革命的火种!

通过组织,他知道目前的革命形势是农村广大穷苦百姓对国民党的欺压早已怨声载道,成了“干柴”,只要有火种,很容易燃起熊熊烈火!组织告诫他,要细心耐心。尤其在白区还要秘密、谨慎,要找一个好理由好职业掩护自己。

付庭俊的家,就在船滩乡辽田村,离武宁、修水县城都一百多里的偏僻穷山沟。他家办了一所学校,一所以父亲名字起的小学。父亲叫付梅友,学校当然就叫梅友小学。付梅友年轻时也是一腔热血投身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他就从北京回到了家乡并办起了小学。付先生个性耿直、同情革命、关心时政,是一位开明的教书先生。在船滩方圆百里颇有威望。

付老有二女一男,女儿都已出嫁,只有这个小儿子叫他心疼,也最不放心。晚上父子俩聊了一夜,从谭嗣同聊到毛泽东,从北伐聊到白色恐怖,从南昌聊到嘉兴,一直聊到鸡叫第一遍才睡下。庭俊说服了父亲,以梅友小学为据点开展地下活动,发展党员。

付庭俊有一位好朋友叫方天友,家里贫穷,冬天只穿一条单裤来上学的,付庭俊每次总会把一个小铜火炉塞到方天友两腿之间,让他取暖。因为方家爸爸去湖北做挑盐的挑夫,在九宫山一次山洪中被冲下山崖尸骨无存,初小读了一年半方天友就缀学了。这次他回家,第一个想找的对象就是方天友,向他宣传革命道理,向他播下革命的火种……

山里的村寨多半分散,辽田村还算有一条几家铺子组成的小街,有点小事很快就可以传遍整个村子。付公子回乡的消息也传开了。回来干什么?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猜测。尤其是村长、保长兼团防队长方贤孝。这个方贤孝人长得肥头大耳,活像一座弥勒佛。见人堆笑,眼睛眯起一根线。实际人是个吃肉不吐骨头的家伙,心狠手辣,人称笑面虎。

付庭俊的回乡,让笑面虎方贤孝十分警觉,他派出家丁刺探、了解付庭俊在干什么,过了三五天,家丁回村公所向他汇报了。

“老爷,付庭俊那小子没出息,怕城里乱、怕打仗,书也不读了,成天在家哼小曲,唱山歌。还和他爹的学生伢崽玩‘清兵捉强盗’”。

 

“他唱些什么东西?”

“嘿!还不是那些偷情歌。”

因为付庭俊用山歌联络和传递消息,白狗子、劣绅土豪都对他放松了警觉。他们成天叮叮冬冬、咿咿呀呀,弄得那些村“狗”们烦死了,开始还去偷听唱什么,后来干脆不去了,吵人!付庭俊也会麻痹白狗子,时不时上门送些对联时不时面对面请教诗词。内容尽是些“上天大吉”、“四海发财”之类的东西。真正要开会,发展组织,就由方天友上山干活时唱本“日出山头一点红”山歌。晚上,大伙就自动会聚集在一起。

一天, 船滩区一位国民党党务干事来辽田找笑面虎,说是想动员付庭俊去区里做事,还有意培养他加入国民党。笑面虎一听就乐了,说“算了吧,付庭俊?绣花枕头、草包一个,无志向,花花公子哥,你还想提携他。”

这一下,全船滩区几个乡,都知道付公子是个花花公子了。可谁都不知道,付庭俊恰恰是武宁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创始人。他又把在南昌读书时认识的修水同学丁时引到梅友小学任教。他不时到附近村里发展、动员伢崽来读书。扩了班了,又引进共产党员来任教,还在学校老师当中秘密发展了四个党员,加上方天友几个贫雇农民正式组成了中共武宁县梅友党小组,后来改为支部,直接受中共江西地委领导。第二年、第三年再秘密地在附近几个村成立党小组。在他组织下,以中共梅友党小组为基础,成立了中共梅友党支部委员会,傅庭俊任支部书记,张竞情任组织委员,丁时任宣传委员,支部党员有汪饮、周天友、周直联、汪植根、黎守一等。中共梅友支部成立后隶属中共江西地委领导。这样,武宁县第一个党支部正式成立。

【打印本页】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