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县文物管理所(博物馆)2022年度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两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武宁县文物管理所(博物馆)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博物馆有序开放,加大野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力度。现将2022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博物馆工作
1.博物馆免费开放有序进行。增加文物展品,更换照明设备,更新导识、标识牌,优化展厅环境。截止2022年11月底,武宁县博物馆有序安全地接待游客达18.96万人次。
2.国家三级博物馆创建正式启动。对照标准,逐项整改到位,逐步完善资料。
3.志愿者招募培训成效明显。在暑假期间举办红领巾志愿者培训活动,让青少年更深入了解武宁的文化,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从中挑选出了一些好苗子作为讲解员。
4.馆校共建合作结硕果。与县城中小学签订馆校共建协议,为学校提供免费参观场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社会领域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受到学校欢迎。“武宁文物精品图片展”以巡展的形式走进县城周边多个校园、社区、景区,获得很好的展览效果。
5.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副其实
吸引许多党支部团体前来参观,举行宣誓仪式等活动,接受党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文物保护工作
1.不可移动文物巡查按部就班。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点进行全面巡查,了解文物现状,完善文物档案。
2.江西省第二批革命文物成功申报。武宁县上汤革命烈士纪念塔列为江西省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3.文物征集活动收到关注。共接受民间捐赠文物书籍和新石器时期石器20余件,进一步充盈了馆藏。
4.文物保护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1)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十大政纲标语(箬田民居)项目完成实施方案设计、评审,并启动项目建设。
(2)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也已完成实施方案设计、评审,并启动采购程序。
5.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正式启动。挖掘锣鼓洞石亭历史文化内涵,设计制作工艺,组织专人进行编写申报资料。
6、调查文物资源有收获。完成澧溪镇梅林村玉清宫文物遗存调查工作,了解玉清宫文物遗存保护现状。于甫田乡发现一处古桥遗迹,于船滩镇白沙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晚期遗址,并前往现场进行考察。
7、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上热搜。于罗坪镇关山村发现距今约9500万年至8000万年的恐龙蛋化石,也是武宁县首次发现,对江西北部晚白垩世时期的古生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网上形成热搜。
三、宣传教育工作
1.宣传平台打造不遗余力。建设了武宁博物馆的官方网站、
抖音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宣传舆论平台,及时更新内容,让游客及时了解工作和活动动态。其中,官网包含了博物馆的所有工作内容。抖音号成粉丝较多,影响力较大。
2.宣传活动丰富多彩
(1)“博物馆日文物免费鉴定暨文物精品和图片展”活动,吸引了新华社、江西电视台等多家中央省市县媒体的关注。
(2)“武宁县民俗·茶文化展览”成为5月19日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重头戏。让群众在享受美好旅程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
(3)第二届“清凉暑期读书月”活动,将人文、历史、地理、科普、趣味等图书与民俗·茶文化的展品结合在一起,让阅读爱好者们在浓浓的民俗文化氛围中掌握知识、感知文化。
(4)与市文物保护中心联合举办“八一序曲:九江与南昌起义”主题巡回展,用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让观众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到党史学习教育。
(5)与市博物馆、黄庭坚纪念馆联合举办的《问道山谷——黄庭坚书法文献展》,以丰富的书法碑刻拓片、摩崖拓片、真迹高仿、托名书、研究著作等,让参观者充分感受黄庭坚书法深厚博大的文化内涵。
四、安全生产工作
1、加强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对博物馆进行全面消防安全大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定期举办消防演练,增强安全知识。
2.加强不可移动文物巡查工作。掌握文物现状,出台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