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策法规-  武宁县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武宁县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编辑 更新时间:2023-11-30 点击数:

                                    武宁县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8-2027年)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为加快推进武宁县博物馆各项事业发展,明确博物馆事业方向和目标,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宣传和社会教育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严格按照建设国家重点博物馆的要求、标准和江西省文物局有关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步伐,加强改革创新,推动武宁县文物工作全面创新。根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博物馆条例》相关内容,结合武宁县博物馆实际,制定今后五年(2018—2027)的发展规划。

武宁县博物馆于2008年8月在县文物管理所的基础上成立,2009年获省文化厅批准。经过几年的筹备,武宁县博物馆于2015年1 月1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武宁县博物馆位于县城沙田新区,总建筑面积11511平方米,其中主展厅和临展厅面积约3000平方米,非展厅面积4505平方米,地下室面积4006平方米。武宁博物馆基本陈列主题为“山水武宁·古艾胜邑”。展厅共分三层。第一层为第一展厅和临时展厅,第一展厅“生态秀邑”(面积约九百五十平方米),分为“山川地理、山岳名胜、水域风光、林改先声、山水诗文、乐活山水”六个单元,展示武宁秀美山水、绿色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田园盛景。临时展厅面积约210平方米。第二层为第二展厅“人文灵邑”(面积约800平方米),分为“历史沿革、文化遗存、农耕文化、书院教育,宗教胜境、风土人情、俊采星驰、风云岁月”八个单元,在此柔甘的吴文化和粗狂的楚文化融合在一起,赋予武宁灵秀清逸、朴野和厚的文化气质,重要名胜古迹、文保单位、馆藏文物陈列其中,讲述武宁故事。第三层为第三展厅“李烈钧展厅”和“移民盛邑展厅”。“李烈钧展厅”(面积约200平方米)分为“李烈钧事迹、李烈钧故里、李烈钧墓园、李烈钧文艺”四个单元,介绍李烈钧将军生平事迹,及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促成南北统一以及民族抗日战争做出的重要贡献。“移民盛邑展厅”(面积750平方米)分为“历史移民、重建家园、移民创业、幸福沃土、移民精神”五个单元,展示武宁作为移民大县的历史变迁,武宁移民重建家园、建设幸福武宁和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精神。武宁县博物馆功能完备、设施齐全、布局有序,并集旅游观光、文化展示、珍品收藏、文物研究和交流为一体,是一座融学术性、知识性、文化性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地方历史文化综合性博物馆,是市民和游客全面了解、生动体验武宁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

开馆以来,武宁县博物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体现组织的社会价值来看,离要求尚有一些距离。未来十年是武宁县博物馆关键的十年,随着全国范围内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广大公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推进,都给博物馆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武宁县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也需要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但这未来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有一系列保障措施才能实现,要在管理体制创新、人才队伍提高、运行经费增加、博物馆职业道德建设上切实配套,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心骨,以优化提升为主动力,奋力抢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机遇,为实现博物馆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博物馆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水平,强化博物馆文明传承、文化沟通、增进知识和公众教育的职能。

二、基本原则

 1、保护为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依法保护和科学保护,遵循文物保护规律,保护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文物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立科学保护文物的长效机制,维护文物资源共享的公平,履行文明传承责任;妥善处理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更好的保护,文物利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作为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基本理念。树立博物馆文化资源属于人民、博物馆文化发展依靠人民的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博物馆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环境。鼓励公众参与博物馆事业,维护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的公平,建设人民大众共有的精神家园。

3、融入大局。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定位文博事业,突出地方文物保护特色,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充分释放文物资源潜能,构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实现遗产保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4、科学管理。统筹博物馆事业的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更加注重文物保护理念的转变,更加注重文物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更加注重文物保护模式和利用途径的创新。加强制度建设,“文物保护,规划先行”的科学工作机制,重视人才作用,推动科技创新,有效提升的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三、发展目标

武宁县博物馆秉承“为城市立传,为市民服务”的宗旨,完善藏品保护体系,优化展厅功能环境,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通过展览、社教、研究、文创等形式,提高藏品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博物馆公益性文化服务功能。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灵魂、以进步为标志,不断提升博物馆内涵。

 

第二章  发展任务

一、任务

2027年,基本实现博物馆的现代化,形成与全省博物馆建设大发展、大繁荣格局相匹配的发展局面,打造成为我县文旅兴县的重要窗口、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武宁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一)显著改善场馆等基础设施,综合实力达到国家二级馆的水平。依托国家文物局推动实现市县级博物馆现代化,深化免费开放,实现场馆、陈列展览的现代化和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在2027年前,争创为国家三级馆,列入武宁旅游的精品景点线路。

(二)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在服务群众中显价值。着力创新服务平台,践行“三贴进”,增强社会教育服务能力,实行常年免费开放,展览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成为常态,至2027年参观观众每年50万人次以上。

(三)显著提升科研能力,在服务发展中求作为。通过实施人才培养、课题合作的形式,出人才、出成果。

(四)对外文化交流有质的突破,在服务大局中有作为。至2027年,馆际交流进一步加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让更多的文物“活”起来。

二、主要发展任务

(一)推进大工程

推进展陈提升工程、藏品保存环境达标工程、数字博物馆工程和馆校共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工程,初步探索文创产品的发展模式,显著提升博物馆的现代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跃升综合实力。

(二)启动智慧博物馆建设

    启动建设博物馆数字化网络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公众平台,使“网上博物馆”与“掌上博物馆”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博物馆与观众的信息传播与交流互通,提升公众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社会效益。

(三)完善一个机制

持续完善“大博物馆”运营机制,组建“博物馆之友”壮大博物馆服务志愿者队伍,不断优化与公众的互动关系,夯实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打造一支专业人才队伍

针对目前博物馆人才梯队不合理的现象,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改善人才队伍结构,重点做好文博专业人才的引进。实现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十年内使得业务部门受过本科教育以上的比例达到30%,专业技术人员占业务人员比例达到50%。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性别等结构趋于合理。注重人才培养,经常性开展业务知识更新教育,每年拿出专门的时间和经费用于全馆职工继续教育,启动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工程,适应武宁县博物馆发展需要,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打印本页】 【关  闭】